-
首页 >> 教学信息
感恩母校 深情唱响
发布时间:2019-10-25 00:00
我院公共选修课《声乐表演艺术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侧记
(本报讯:记者20164215肖扬)冬日暖阳,诗韵留香。11月28日晚,《声乐表演艺术》汇报答辩暨期末考试在学术报告厅如约举行。来自全院100名选修同学和人文社科部任课教师齐聚一堂,见证三个月以来的教学成果和收获。本次《声乐表演艺术》期末考试以“音悦青春,感恩母校”为主题,聚焦诗歌作为文本,引导同学们编创歌曲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,使诗歌的人文品格与音乐碰撞出创新的火花,为母校献上美好的青春礼赞。
歌诗唱响青春,燃情展现风采
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”,认为人的修养开始于学《诗》,以诗歌来感发意志,以礼实现人的自立,以音乐教育形成并完善高尚的人格。他提出的“兴观群怨”原则,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作用,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李玲老师与孟新芝副教授合作,以文艺美学观中的诗学为视角,融入通识教育的交叉学科思维,将文学与艺术作为一体化教学进行课程改革,取得显著成效。
本次期末表演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展示,同学们围绕“感恩母校”这一主题,运用李老师讲授的二度创作艺术规律对汪国真的诗歌《感谢》等感恩题材诗歌进行音乐编创。有的依诗借曲,有的改诗编曲,有的则是以诗填曲,并且加入了朗诵、手语、舞台剧等多元的艺术形式,像《感谢之成都版》、《感谢之狮子山下版》、《让我把感谢唱给你听》等歌曲娓娓动听,余音绕梁,令人耳目一新。同学们不仅“唱出自己的歌”,更是唱响了买球赛的网站莘莘学子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。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得到广泛激发,感悟到了声乐表演的无穷魅力。
吟唱拳拳赤子心,抒发深深感恩情
小组表演后,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答辩。评委由教师、往届课程优秀代表和本班自荐评审组成。各组代表对本组改编歌曲的过程和编创思路进行了介绍,阐述其背后蕴含的对母校深厚的感恩之情。尽管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参与编创,但是大家广集思路,精诚合作,生成了一篇篇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。大家一致认为,本次的歌曲编创增强了同学们对乐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,提高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素养,表示今后会进行更多的尝试,对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新,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。
安排科学合理,工作井然有序
新音乐教育哲学理论提出,教师的职责不仅有教(teaching),辅导(coaching),还有“隐退”(fading)的策略。李玲老师在指导期末考试组织工作环节中,做到了以上三种身份的转换。组建工作团队时,她充分尊重同学们的自主性和参与性,设置了符合演出需求而又全面展示才华的岗位。从筹划到布展,从宣传到评审,大家踊跃报名,哪怕是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也希望加入到工作团队中,亲身体验晚会组织管理的乐趣;工作进展中,李老师给予大家鼓励,指导骨干成员完成项目跟进;老师适时的“隐退”,则让大家更好地发挥了参与能动性,这正是《声乐表演艺术》一直遵循的“能唱、能辨、能编、能导、能演”的教学目标。
不忘初心,戮力前行
本次的期末汇报表演答辩,令在场师生充分感受到了我院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发生的变化,更感受到同学们学习声乐知识的热情和对母校的感恩之情,在全院营造了浓浓的感恩母校氛围。此外,课程还提供艺术小论文题目范围,倡导结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,提高了同学们的思辨与写作能力。
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“音乐教育—不是培养音乐家,首先是培养人。”作为艺术类公共选修课,《声乐表演艺术》通过多元化艺术形式呈现同学们对声乐知识的习得、感悟,提升大学生人文情怀与综合素养,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,潜移默化地发挥了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。今后,任课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继续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校本化实践与研究,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之路砥砺前行。
一段深深的情,幽幽感恩的心。让我们在最美的年华里,共同谱写最动听的青春乐章。(指导老师:李玲)
参考文献:
谢嘉幸,郁文武编著.音乐教育与教学法[M].北京:高
等教育出版社,2017(1).
[美]戴维˙埃里奥特.关注音乐实践——新音乐教学
哲学[M].齐雪,赖达富译.上海:上海音乐出版社,2016(1).
李玲,孟新芝.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普通高校艺术教学
模式探索[J].买球赛的网站学报,2017(3).